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先。
网上曾流传着一个段子:你可能在北京国贸上班,吃着金龙鱼的食用油,出差住着香格里拉酒店,而它们背后的老板都是郭鹤年。
郭鹤年身上有许多头衔:亚洲糖王、酒店大王、粮油大王……但他却始终以“小商人”自居。
他是身价超百亿美元的马来西亚首富,也是拥有一颗赤诚之心的爱国人士。
放手一搏,成为“亚洲糖王”
年,郭鹤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福建福州。年,父亲郭钦鉴只身来到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新山创业,经过数年的努力,为郭氏家族积累下了不少财富。
因为家境富裕,所以从小郭鹤年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中学时期就读于新山英文书院,后来在当地著名的中文学校学习。这也让郭鹤年掌握了好几门语言,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年,父亲郭钦鉴因病去世后,留下了万马币的资产,刨除债务和一些开支后,剩下万,三分之一由两位遗孀继承,三分之二由8个子女继承,最终郭鹤年分到了13万马币的遗产。
后来,在母亲的建议下,郭鹤年和三个兄弟以及几个堂兄弟合资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从英国学习回来后,郭鹤年建议把家族生意转向炼糖业,虽然当时因为外国商家垄断,糖的价格不断上涨,但要把家族资金都投入这个行业,未免太过冒险。
后来,郭鹤年用事实向大家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从*府那里租借到了大量土地,开始种植甘蔗,这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
为了跑业务,他常常后半夜才能入睡,后来郭鹤年说:“我相信比我聪明的对手有很多,但有的人聪明,却比较散漫,我做16个小时,可以很快,他做8小时,还慢悠悠,那他怎么和我竞争。”
20世纪70年代,在每年国际市场上的万吨糖中,郭氏家族就掌控着10%,而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郭氏家族的份额更是达到了80%,于是,郭鹤年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亚洲糖王”。
成功投资,再攀高峰
在糖业的大获成功并没有让郭鹤年停下脚步,他又把目光转向了酒店行业。
年,郭鹤年投入1亿马币,在新加坡创建了第一家豪华酒店,取名为“香格里拉”,意为世外桃源。
因为定位是高级酒店,所以慢慢的,香格里拉成为了高级、与众不同的代名词,也成为了当时亚洲酒店的一个服务标尺。
于是,郭鹤年又有了“香格里拉之父”的称号。
虽然郭鹤年有8个子女,但他最欣赏的是侄子郭孔丰。年,郭鹤年让郭孔丰来内地开拓粮油市场,因为当时人们还处在打散装油的时代,所以郭孔丰抓住了这次机遇,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油脂生产企业——南海油脂。
仅仅三年后,金龙鱼小包装的调和油就正式上市了,但最初销量并不好,相比国有粮店的价格,金龙鱼的定价要高一些,但郭鹤年他们还是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把油卖给企业,以“福利油”的形式发放给员工,这样一来,品牌知名度就打开了。
趁热打铁,金龙鱼的广告也登上了央视。年,金龙鱼打造出“平衡脂肪酸”的概念,1:1:1的广告语更是深入身心。
如今,金龙鱼食用油已然成为很多家庭的第一选择,年10月15日,金龙鱼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金龙鱼的营收曾一度超过了茅台。
郭鹤年缔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从糖业、酒店、粮油到船务、矿产、银行,无一不是成功的。
这样一个成功的马来西亚商人,却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情感。
“一瓣的中国心”
郭鹤年曾说:“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马来西亚,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中国。”
20世纪80年代,我国计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贸易中心,但当时我们财力有限,而有意愿合作开发建设的美国、日本财团提出的条件又极为苛刻。
正处于两难之际,郭鹤年听说了这件事,他感到非常生气,说:“咱们要争志气,不要让外面的人瞧不起中国人。这个事情,我们自己来做。”
于是,郭鹤年找到外经贸部,决定由他出资建设国贸中心,郭鹤年投入了5.3亿美元在北京建设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为此,当年郭鹤年几乎放下了手里所有其他的生意,一心都扑在这里。
年,邓小平同志还专门接见了郭鹤年,和他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引路人的角色。”
郭鹤年不仅仅是一个为了盈利的商人,他有大格局,有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