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的验证在于试用:作为先锋谚语学家的
阿兰·邓迪斯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米德(WolfgangMieder)现任美国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ofVermont)德语与俄语系的德语教授,当今国际谚语学界著名学者之一。他负责编辑的年鉴刊物《谣谚》(Proverbium)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谚语学刊物。米德年2月出生于正经历战争磨难的德国,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战后的德国度过的。十六岁那年他独自来到美国。年在美国的奥利维特学院(OlivetCollege)获得学士学位,年在密执安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年在密执安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年起,米德在佛蒙特大学任教至今,期间于年获得终身教授职位。年获得美国民俗学会的“终身学术成就奖”,年获得“佛蒙特大学著名德语和民俗学教授”称号。米德也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赞誉。年和年分别被希腊的雅典大学和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用德语和英语发表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年到年期间发表过专著、合著和主编的著作共部,学术论文篇。他通过自己对一条条谚语的研究,展示出一套谚语研究方法,超越了过去的文本中心论,而强调历史、社会、文化等大社会背景和意义。米德是美国谚语学研究继阿彻尔·泰勒(ArcherTaylor)和阿兰·邓迪斯之后,目前贡献最多和最大的学者。阿兰·邓迪斯(AlanDundes)曾这样评价米德教授:“他是《谣谚》的判官,是无出其右的谚语学家”。
沃尔夫冈·米德著邓熠译张举文校
摘要:阿兰·邓迪斯在民俗研究的许多方面都卓有建树。他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谚语进行的独创性研究也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谚语学家之一。论文对邓迪斯的谚语研究和所使用的丰富的谚语材料进行了总结概述,从八个方面论述了他对谚语研究的贡献,包括献给邓迪斯的纪念文集、作为“三层分析法”理论典例的谚语、邓迪斯对谚语学的主要贡献、用于表达思想观念的谚语、关于种族污蔑和民族性格的阴暗面谚语、作为补充民俗资料的谚语、邓迪斯基于俗谚的四部专著,以及谚语学和谚语志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阿兰·邓迪斯;谚语学;精神分析;谚语的模糊性
阿兰·邓迪斯(AlanDundes-)是一位伟大的世界级的民俗学家,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民俗学学者及学生。是“邓迪斯的学生们”在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大学或公共部门实践着民俗学研究的艺术。在他的领导下,伯克利的民俗学项目作为致力于严肃的民俗学研究的理想之地而在全世界闻名,与此同时,伯克利民俗档案馆因收集了现代各种各样的口头与书面的民俗材料而成为典范。很多民俗学者曾专程到伯克利造访这位德高望重的教师、学者,邓迪斯先生也总会慷慨地献出自己的时间和学识为他们提供帮助。他始终践行着自己的信念,即民俗学是有助于理解人类状况的关键,其实践者应该以比较的方法和国际化的视野为基础来开展工作。
下文中关于邓迪斯对谚语研究的贡献包括八个部分和结论,以及引用文献书目。八个部分包括:1.三部献给邓迪斯的纪念文集;2.作为民俗学理论典型例证的谚语;3.对谚语学的主要贡献;4.谚语作为世界观的表达;5.谚语的阴暗面:种族污蔑和民族性格;6.谚语作为补充的民俗资料;7.部分基于俗谚的主要专著;8.谚语学和谚语志的相互作用。
一、三部献给邓迪斯的纪念文集
年9月8日,邓迪斯在60岁生日时收到了三部纪念文集。用数字“3”来纪念他非常合适,因为邓迪斯早年正是发表了《美国文化中的数字“3”》()这篇引人入胜的论文而后开始了学术生涯。《被解读的民俗学:纪念邓迪斯的论文集》()的编者是雷吉娜·本迪克斯(ReginaBendix)和罗丝玛丽·朱姆沃尔特(RosemaryLevyZumwalt),书中收录的文章都由他早期的学生撰写,现在他们已然成为世界各地民俗研究领域的骨干。朱姆沃尔特作为代表这样描述邓迪斯的研究路径:“邓迪斯的路径无疑是探索,他的工作总是建立于对意义的追寻之上”,“对邓迪斯而言,民俗研究的比较方法至关重要”,“邓迪斯认为,精神分析理论对解析民俗是必要的”。这本书以本迪克斯的《邓迪斯热》作结,这篇杂录包含温暖人心的校园轶事以及学生们对他的回忆。他们亲切地称他为“大D”、“阿兰叔叔”甚至是“邓迪斯老爸”。
布赖斯·波伊尔(L.BryceBoyer)、露丝·波伊尔(RuthM.Boyer)与斯蒂芬·索南伯格(StephenM.Sonnenberg)编辑的《关于社会的精神分析研究:纪念邓迪斯》旨在发扬邓迪斯的弗洛伊德式的阐释民俗的方法。正如迈克·卡罗尔(MichaelP.Carroll)在引言中谈到的那样,“邓迪斯传递给民俗学者的核心信息很简单:民俗往往是弗洛伊德讨论的种种心理过程的结果”,同时邓迪斯还强调民俗因不断改变和调整适应而具有的多样性特征。邓迪斯在《镜子中的血腥玛丽:精神分析民俗学论文集》(年)的后记中也提到了他的个人信条:“作为精神分析民俗学者,我的职业目标是从无意义中发现意义,从非理性中寻找理性,并使潜意识的成为可被察觉的”。
我作为《谣谚:国际谚语研究年鉴》的编辑,负责的第十一卷是《献给邓迪斯六十岁(年)生日的纪念文集》。我一直坚信,“如果民俗学有诺贝尔奖,那么邓迪斯教授就是最佳人选”。
在邓迪斯的支持与鼓励下,我迈入谚语研究,出版了三卷本的《国际谚语研究:文献总汇注释》(、、,年出版了第四卷),并逐渐走向国际研究。我们合编《关于“多”的智慧:谚语论文集》(),邓迪斯的精神与学识已经超出这些书卷,甚至影响了我的整个谚语研究。。
在邓迪斯的民俗研究和精神分析研究中,谚语学至关重要,对他来说,谚语表达了人们的世界观。邓迪斯的著作涉及民俗的方方面面,如果要将其归纳为一个主题,一句戏用谚语颇为恰当——“谚语的证明在于试用”,这促成了邓迪斯许多富有趣味及启发性的研究。
二、作为民俗学理论典型例证的谚语
《关于知识的新作:儿童百科全书》收录有邓迪斯的一篇短文《谚语》()。邓迪斯希望通过这些文字向小读者们介绍谚语的奇妙世界,并提供了一个了解“美国民俗”的窗口。后来出版的《论谚语的结构》(年)的脉络已在这篇文章中初步显现,它可以被视为邓迪斯谚语研究的先导:
谚语是一类传统的俗语,诸如对某个情境的归纳,对过去的一件事的评价,或是对未来采取行动的建议。一些谚语是对事实的陈述,如“诚信是金”(Honestyisthebestpolicy),但更多是隐喻。谚语至少包含主题成分和评论成分,它至少由两个词组成,如“金钱万能”(Moneytalks)或“光阴似箭”(Timeflies)。很多谚语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它也是民俗的最古老的形式。人们认为谚语是“众人的智慧与个别人的才华”。
邓迪斯认为谚语的基本形式由主题和评论两部分构成,他在最早的理论文章《内容解析的趋势》()一文中表达了这一观点。这些理论思考显示出邓迪斯对于通过结构、文本及语境(Context,或译为“承启关系”)的解析思考类型定义的一贯兴趣。从《亚文本、文本及其语境》()这篇具有开创意义的论文中可以看出这一点,他一次次以谚语来解释严肃民俗学研究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