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又要过年,即使在家,也挡不住在“相亲相爱一家人里”讨论“吃什么”,期间还会穿插一些食疗小知识。
从“骨折以后喝骨头汤补钙”,到“吃酸汤子会中毒”,这些关于吃的真真假假的“冷知识”在网上流传,真是让人“吃不过来也看不过来”。
吃木耳窒息?
吃木耳变黑!
相比吃木耳窒息,夏季吃木耳晒伤的可能性会更高!它们的源头,都是鲜木耳中一种叫“卟啉”的物质,但是在干木耳中,这种物质很少。甚至还有以它名字命名的疾病——卟啉病。
卟啉病又叫血紫质病,是血红素合成途径当中,由于缺乏某种酶或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一组卟啉代谢障碍性疾病,是一种罕见病。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光敏感、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症状。
新鲜木耳中的大量卟啉让它变成了一种光敏食物,这就致使在进食大量鲜木耳后,会引起光敏,在没有代谢完全的过程中就会更容易晒伤!
而卟啉病患者在进食新鲜木耳后,会诱发该疾病,出现腹泻、恶心等症状,严重的会累及全身。
所谓“吃木耳会窒息”,也是由于卟啉病患者进食大量木耳后,其中的卟啉累及呼吸道的重症,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这样“抛开计量谈毒性”的“冷知识”,更能博得眼球,但是也更需要斟酌。
但是在木耳泡发的过程中,其表面会繁殖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椰毒假单胞菌,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这就是去年“酸汤子中毒”事件的元凶。
由于无法判断木耳是否在采摘过程中就已经被该菌污染,除了去正规商场购买没有发生性状改变的干木耳外,泡发后的木耳应尽快食用,避免隔夜,也不要自行采摘新鲜木耳食用。
至于卟啉不耐受,建议出现胃肠道、皮肤症状时,就避免继续大量食用木耳。
喝骨头汤补钙?
喝骨头汤长胖!
“骨折以后喝点骨头汤,以形补形”的说法一度“支配”了许多顽皮孩子的童年。并且认为,汤越白,由骨头里溶解出的钙质就越丰富……
其实,钙在骨头中以骨钙的形式出现,本身就说明了它足够稳定,极难析出,而体液中以血钙形式出现的钙含量并不高,所以即便加醋,试图变成容易吸收的醋酸钙,其量也是微乎其微。
但是,骨头汤里含有大量油脂,所以骨折后喝骨头汤,不仅会因为过于滋腻导致局部愈合缓慢,也会因为骨折后本身运动减少,大量进食高油脂食物而导致发胖,增加骨骼负担,不利于恢复。
如果要补钙,不妨在不过敏的前提下喝点牛奶或者吃些贝类、鱼虾,而骨折后,也建议间隔2-3周左右再补钙,同时配合适当运动,帮助骨骼恢复。
补钙也不是单纯靠增加钙元素的摄入就可以完成,同时也需要进食绿叶蔬菜,配合运动才能达到更好效果。
吃豆腐会肾结石?
吃豆腐更不易结石!
肾结石是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成为固体所致,一般以草酸钙为主,也有别的以磷酸钙等其他形式存在的固体析出。豆腐中含有的草酸、嘌呤、钙无疑成了“攻击对象”。
(结石留样)
草酸、嘌呤都可以溶于水,也就是说,在豆腐的制作过程中,甚至当它还是豆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不断析出,而豆腐本身也含有大量水分,也会稀释掉草酸和嘌呤的浓度。
豆腐中的钙质可以结合食物中的草酸,避免草酸直接吸收,降低了体液中草酸和钙的浓度,减少了它们进入肾脏后析出的浓度。而当钙摄入量不足时,草酸没有足够的可以结合的无机物,进入肾脏,反而会增加机体患结石的风险。
另外,“味精致癌”、“大猪蹄子补胶原蛋白”这些在坊间流传了很久的“养生秘笈”也已经陆续辟谣。
在置办居家年货时,选择正规的厂家、商店和完整的商品外观,一般都是安全的,大可不必过于紧张。
一些疾病的发病可能确实与饮食相关,但是这不会是唯一一个因素,相比饮食,遗传史、作息、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也一样重要。
而没有基础疾病的人单纯因为食用某种食物导致他的某种疾病,并不“容易”。比如吃光敏蔬菜会更容易晒黑,那就大可在食用光敏蔬菜后避免日晒或做好防晒,而不是至此就不再食用光敏蔬菜,顾此失彼。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发现不适及时就医,切莫因小失大,讳疾忌医。
END
审稿
营养与膳食部、党建办
动图来自
soogif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