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零点,年双11收官。
虽说各大平台、品牌也都先后发布了双十一战报,不过天猫、京东等平台均未公布年双十一最终交易数据。天猫表示,今年天猫双11稳中向好,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京东则表示,今年双十一超越行业增速,创造了新的纪录,零售购物用户数也再创佳绩。
从细分类别来看,粮油类依然表现向好。市场数据提供商星图数据(Syntun)的数据显示,粮油调味品类全网总销售额为亿元,天猫、京东两大主流平台分庭抗礼。
其中,天猫平台占比42%,销售额排名前五的粮油品牌为:金龙鱼、鲁花、福临门、胡姬花、十月稻田
京东平台占比37%,销售额排名前五的粮油品牌为:金龙鱼、十月稻田、福临门、鲁花、胡姬花
从今年双十一的品牌销售额来看,金龙鱼依旧稳定发挥,赢的彻底。
(图源:星图数据)
但其实,双十一风光战报的背后,金龙鱼也有自己的烦心事。
#1
净利润下跌36%
“油茅”遭遇了什么?
近日,金龙鱼发布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主营收入.4亿元,同比上升15.43%;归母净利润23.53亿元,同比下降36.07%;其中营收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净利润则出现大幅下滑,尤其是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6.93%,扣非净利润更是下滑.36%。
受这份三季报影响,金龙鱼10月31日股价大跌4.18%。如果从年1月高点算起,金龙鱼股价在1年9个月时间内已经跌去70%。
对于营收增长但是利润下滑,金龙鱼表示,公司主要原材料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价格在上半年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大幅上涨,虽然三季度价格有所回落,但相比去年同期,原料成本仍大幅上升。公司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售价,但并未完全覆盖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公司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同比明显下降。
(图源:微博
金龙鱼)从年到年,金龙鱼享受了原材料价格低位带来的红利,业绩持续增长。但是,从年下半年以来,以大豆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金龙鱼的净利润也不断被蚕食。
虽说此次的三季报成绩对金龙鱼这位行业大佬来说打击不可谓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粮油界不折不扣的巨无霸,金龙鱼的成绩依旧是不少品牌可望而不可及的。
年10月,金龙鱼正式挂牌,创下创业板上市最大IPO记录,当日股价大涨%,市值突破亿元。随后市值一度冲上亿,冲进A股总市值排行榜第11名,超过美的集团、海天味业、恒瑞医药这一类核心大白马。
当时市场上还流行这样一句话:错过了“酱茅”、“榨茅”,千万不要再错过“油茅”。
#2
金龙鱼的进退两难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对于食用油的消费主要局限于散装的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等。
年,中国第一瓶“金龙鱼”小包装油面世,“既满足老百姓口味需求又确保安全卫生”,开创了从散装油到小包装油的第一次革命,改变了几亿人的生活方式,老百姓定期去粮油店打油的“食用散装油”的时代被“食用小包装精炼油”所取代。
此后,金龙鱼食用油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一步步进入资本市场,一步步成为业内外人人艳羡的“油中茅台”。
(图源:微博
金龙鱼)就体量而言,金龙鱼的确能与茅台一拼。作为中国粮油界的“巨无霸”,金龙鱼年的收入为亿元,相当于两个茅台。
不同的是,茅台靠大单品打天下,金龙鱼靠的是多元化,主打产品是厨房食品,在食用油领域以40%的市占率常年位居第一。此外,还有大米、面粉及挂面、调味品、食品原辅料等产品。
金龙鱼的规模虽大,但处在产业链中游,议价能力不强,赚的是加工辛苦钱,生意靠薄利多销。
具体来讲也就是,金龙鱼对上游原材料几乎没有控制力,而从以往数据来看,大豆价格又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可是下游米面粮油等基本民生物资又无法大幅涨价。
这也就意味着,金龙鱼很难通过涨价向下游完全传导原材料涨价压力,如果大豆等原材料价格产生波动,公司净利润会随之出现波动。
比如,今年,金龙鱼的食用油产品就已经调过两次价格,然而,一边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一边是民生刚需品属性的限制,食用油并没有多大的调价空间。
金龙鱼又能怎么办呢,它所需的大豆、棕榈油等依赖进口,供应链又不稳。以大豆为例,今年上半年,采购价格为每吨元,比去年同期涨了元,单这一项,金龙鱼的采购成本就花了亿元。
(图源:Pexels)
而且,国产的水稻、小麦、油籽,价格也有所抬升。因此,上半年金龙鱼的营业成本增加了20%,多花了亿元。
多重原因导致业绩下滑,金龙鱼的市值也在大幅缩水。目前金龙鱼市值多亿元,相比高峰时期足足蒸发了多亿。
#3
金龙鱼卖预制菜
你看好吗?
主业变动幅度太大,金龙鱼也在试图寻找新的赚钱生意。
今年6月,金龙鱼方面曾公开表示,金龙鱼在预制菜领域的多处央厨项目已开建或投产,并有多地多个项目确定投建,未来央厨项目将超20个。此外,金龙鱼方面还称,预制菜项目仍在初期投入阶段,还未实现盈利,但前景可期。
金龙鱼投资预制菜到底有多乐观?
在金龙鱼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其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金龙鱼全国央厨项目的布局来讲,除目前已在杭州、廊坊、西安、周口、重庆等地正在建设的央厨项目外,在广州、天津、郑州、太原、温州、海口、贵阳、淮安等20多个城市也已确定建设央厨项目。
而且,金龙鱼曾在年度报告中透露:“杭州、重庆、廊坊、西安等地的中央厨房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将会在年开始陆续投产。”
金龙鱼瞄准预制菜的这步棋,其实并不难理解。
艾媒咨询发布的《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未来5年,预制食品产业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都知道预制菜是块诱人的“大蛋糕”,金龙鱼的入局也证明了其公司在市场洞察方面的敏锐与精准,但乐观并不能解决难题,阵仗越大也不代表就能换来同等量的成功。
更何况,目前预制菜市场上玩家们的争夺战如火如荼,俨然已成为地方政府、资本、企业的“香饽饽”。
除了业内玩家们的入局之外,跨界选手同样虎视眈眈,比如,包括趣店、格力、陆正耀等在内的各行各业企业都在布局预制菜想要分一杯羹,虽然目前来看并没有做出太大成绩。
但这也并不代表金龙鱼的预制菜梦想没有希望,恰恰相反,如今金龙鱼在预制菜这条赛道上已有了初步成果。
今年4月,金龙鱼旗下的杭州丰厨首批预制菜──麻婆豆腐酱、鱼香肉丝酱等产品生产下线。同时,丰厨出品的红烧狮子头大师菜等产品开始在全国山姆会员店上线销售。
(图源:天猫·金龙鱼官方旗舰店)
而且,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中央厨房涉及基地、食材、加工、供应链等多个产业环节,是链接前端原料生产和后端净菜供给的核心。大厨房战略未来前景不错,一般都是大企业来玩才能玩得好,与金龙鱼的规模很匹配。”
不管如何,追逐预制菜的新风口对于金龙鱼来说,不管是业绩承压下的无奈之举,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虽说金龙鱼有着自己的优势,但行业竞争着实激烈,发力新业务对其资金实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也是一大挑战。
总之,预制菜能不能成为金龙鱼的增长新引擎,这个谁也不敢保证。只能说,金龙鱼在这个市场能抢到多少份额,或者说能为其业绩带来多少新的惊喜,这些未知数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