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米糠油王得乐康冲击IPO,欲携百名亲 [复制链接]

1#

花朵财经原创

“得乐康米糠油,健康、营养、油烟少。”

从年到年,得乐康在米糠里淘金已经走了将近27年,以糠求康、变废为宝,这是得乐康一直坚守的企业底色,这也让它成为了行业的隐形冠*。

近日,浙江得乐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得乐康)已披露招股说明书,拟沪市主板上市,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募集资金万元。

对于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米糠油综合利用(年处理6万吨米糠毛油)技改项目,江苏得乐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麸皮综合利用(年处理3万吨玉米麸皮)项目、银杏叶综合利用(年产吨莽草酸)项目、研发中心技术改造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随着得乐康披露招股说明书,至此“稻米油第一股”也呼之欲出。

米糠油中的佼佼者

提起米糠油,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其实还是比较陌生的。

但如果提起雪饼、肉松等零食,相信大伙一定会立马想起它们的酥脆爽口、美味无穷。要实现这类油炸零食的酥脆口感,米糠油是这其中的幕后英雄。

由于具有优质的煎炸性能,煎炸时不起沫、不聚合、抗氧化能力极好,米糠油能赋予煎炸食品良好稳定的风味。

作为一种由稻谷加工过程中得到的副产品米糠,用压榨法或浸出法制取的稻米油,在欧美韩日等发达国家,米糠油由于具有高营养价值,它甚至成为了能与橄榄油齐名的健康营养油,深受高血脂、心脑血管疾患人群喜爱,并早已成为西方家庭的日常健康食用油。

作为今天的主角,国内米糠油综合利用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企业,得乐康则起源于20多年前。从年创始人童舜火放弃国企高管职位,投身米糠油行业,到年,如今得乐康已经取得营收6.06亿元,净利1.17亿元的傲人成绩。

年至年,公司还曾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发布的“稻米油加工企业10强”,年入选台州市第三批“瞪羚企业”,年入选台州市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但实际在年得乐康刚进入这个行业,当时类似做米糠油综合利用的企业已有多达十几家。由于米糠油属于小品种健康油,在激烈的竞争下,年至年,经过行业洗牌后,同类企业最终仅剩下两三家。

能够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存活下来,对成本控制与质量的把控,是得乐康立足不败之地的法宝。比如,公司把做米糠油之后的油角充分利用,这样分摊了米糠油的上游产品成本,会比一般企业价格低许多。

销售区域集中在浙江省内

尽管从竞争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但得乐康的未来仍不容乐观。

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分为两大类:一是米糠油及其综合利用品,主要包含米糠油、谷维素、阿魏酸;二是植物提取物及其综合利用品,主要包含银杏叶提取物、莽草酸。其中,米糠油及其综合利用品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构成占比超过80%。

可是,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属于充分竞争市场,近年来随着金龙鱼等加入米糠油领域,市场竞争同时正在逐步加剧。得乐康与金龙鱼等行业巨头相比,在经营规模和品牌知名度上存在明显差距。

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比较,目前得乐康销售具有一定区域性,主要集中浙江地区。年上半年,公司小包装油在浙江收入占比高达96.60%。

得乐康表示,公司米糠油销售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公司米糠油产量较少,浙江地区是公司米糠油生产经营所在地,本区域市场已能够消化公司米糠油产量;另外一方面公司在浙江地区营销投入较大且品牌推广时间长,市场知名度较高。

年至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0.87%、47.08%、45.27%和36.77%。面对毛利率逐年下降,或许也意味着公司产品在竞争中存在议价能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与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其他植物油相比,米糠油市场也相对较小。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显示,年至年,在小包装食用油油种中,大豆油和调和油的销售量占比最高,两者合计占比接近50%。而米糠油所在的“其他”分类,销量占比仅为2%。

携百名亲朋好友割韭菜来了?

虽身处较小市场赛道,但谁也不曾料到,得乐康竟要带百名亲朋好友一起致富,像极了约好一起上市割韭菜似的。

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童舜火、张卫津、童舜毫、童爱珍及童是非,五人为一致行动人。其中,张卫津为童舜火之妻,童舜毫为童舜火之哥,童爱珍为童舜火之姐,童是非为童舜火之子。从整体来看,上述五人合计持股.5万股,占本次发行前股份比例为27.89%。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行前公司现有股东共有名,几乎清一色全是自然人股东,仅仙居县中宅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1名非自然人股东,但该公司股东为仙居县白塔镇下崔中宅村村民委员会和吴洪云。

而且这百位自然人股东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联。比如,在这百名自然人股东中,除了有实控人的亲朋好友、公司前员工或现员工,同时还有通过老股东介绍入股的亲戚、朋友。

据了解,本次IPO如果达成募资目标,公司估值约为28.75亿元。而公司最新一次股权增资发生在年5月25日,对应投后估值仅为3.7亿元。以此推算,公司如成功上市且达到募资目标,现有股东的收益率至少为.03%。

此外,招股说明书显示,年至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77亿元、5.11亿元、6.06亿元和2.8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1万元、.11万元、.36万元和.51万元。

但同期公司及子公司员工总数分别为人、人、人、人。显而易见的是,公司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同期员工总数却毫无增加,这其中又是否合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