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小欧陆带回家了,虽然甲壳上有处磕伤,但是小家伙却格外的活泼,这点让我真的很欣慰。不过今天写博并不是要庆祝小家伙的到来。而是想和大家研究下结石的问题,前段时间养印星的时候,一堆朋友反对,就是因为星龟是结石的高发陆龟,刚开始养小星的时候我也并没有太在意这个问题,但是连续的小星6天了都没有排酸,这让我挺郁闷的。其实之前认识了一个朋友是住在我们小区附近的,他饲养的苏卡达有一年多了都没有排酸,而龟龟却能吃能拉能调皮。这确实让人费解。很多网络上的资料说2-3天排酸正常,7-10天排酸也算正常,而超过这个范围龟龟就有可能患结石了。问过不少网友和龟友大家的说法都不一,具体是怎么样的貌似没有最合理的解释。
查了下关于结石的资料种类有很多(是人类的)不过我想陆龟的结石应该是尿路结石和膀胱结石两种。而结石形成的原因分析大致有三种:
1.环境,自然环境—如地区的差异,气候条件差异,如炎热的地区可因体内水分散失多导致尿液浓度升高,水质中钙质成分的增加使结石更易于形成。而人工饲养环境,大多是饲养时的温度、湿度。
2.食物,动物蛋白摄入过高使膀胱结石较多。水果、蔬菜草酸盐类结石增多,多食肉类使尿中尿酸增多,大量食用菠菜可增加尿中草酸的排量,都有增大结石形成的因素的可能。简单说就是草酸摄入过多。
3.个体,部分陆龟,(苏卡达、印度星龟)发生结石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常见种类的陆龟。
4.人为,人工饲养环境下过多的矿物质的摄入以及不正确的补钙方式也是导致陆龟结石的重要原因。
在让我们分析下结石的形成过程:
尿液过饱和→内核形成(也就是初期结石)→在抑制因素作用下→生长↓→排出(良性)
尿液过饱和→内核形成→在促进物作用下→生长↑↑→聚集→成石(恶性)
结石对龟龟的影响:
a、堵塞尿路,造成排尿困难;(初期)
b、进一步堵塞直肠,造成排便困难;(中期)
c、随着结石的进一步增大,压迫内脏,造成内脏功能损害;(中晚期)
d、严重的造成死亡。(晚期)
结石的结构组成:
尿结石主要由无机盐和有机盐以及酸组成,大部分为晶体状态;如草酸盐,磷酸盐,尿酸盐,胱氨酸等;其次有2.5%的基质,主要来源于尿中的粘蛋白,以及少量的葡萄糖氨基聚糖。
结石成分大致为草酸钙52.6%,磷酸钙20.1%,尿酸盐13.5%,磷酸镁铵9.2%,碳酸盐4.6%。
一般的尿石大致分解为:核心-愈近结石核心,磷灰石含量愈高,其中尿酸盐结石的核心,又可分成颗粒型和微晶型;外围或外层——尿石的结晶多为混合型,以一种成分为主,形成该结石的结构特征。如二水草酸钙,结石的表面多芝刺,一水草酸钙,多光滑的小球体,磷灰石较松散呈云层状,易剥脱,磷酸镁铵无一定的形态,堆积紊乱,有成层排列的趋势。尿酸盐可与一水草酸盐钙相互交替构成“年轮”状同心排列。
如何判断陆龟有结石的疑似症状:
a、观察精神状态:是否精神状况有所改变,突然不爱爬动,喜欢睡觉;
b、观察进食状况:是否有明显的食欲下降,食量下降的状况;
c、观察排尿及尿酸情况:排尿是否减少,排尿酸的次数、质量是否下降;
d、观察排便的次数和状况:排便是否按时,是否有排便困难的情况发生;
e、观察其他异常状况。
结石的预防我总结以下方法:
1、泡澡:经常泡澡能够促进陆龟排尿,以减少尿酸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减少结石发生的危险;适宜泡澡的温度为35°左右(根据气温和地域不同可适当调整),如果陆龟长时间没有排尿或者尿酸,可适当提高泡澡水温和时间(后来我和养苏的那个朋友分析,它的苏每天都很能尿,而尿过的地方干了都是发白的一片,可能那就尿酸)
2、食物:最好以高纤维的植物性饲料为主,可以适当少量配合水果、南瓜、胡萝卜等植物性食物,不宜喂动物性食物。可以投喂的食物有:油麦菜、蒲公英叶、桑叶、白薯叶等。注意:菠菜由于含有较多的草酸,不宜投喂。如果有条件可以每天喂食金钱草和车前草,金钱草对结石的治疗很有帮助,车前草是利尿的。宁可让龟龟每天尿的满地也不要它得结石。
3、保证适当的湿度:保证饲养箱内适当的湿度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果饲养箱内湿度过低,体内水分流失过快,会导致尿液浓度过大,导致结石。很多养苏卡达的朋友都会把湿度控制的很低,在30-40左右。其实在非洲苏卡达到了炎热的旱季都会挖洞避暑,成年的苏卡达可以挖80米深的洞穴,而洞穴的湿度往往在80%以上。苏卡达虽然是沙漠型陆龟,但它们也并不喜欢太低的湿度。
4、足够的阳光照射。
对于自己的龟龟患上结石的治疗,暂无方法。不过目前到是有发烧友自行给龟龟麻醉手术取出结石,但手术后的康复就不得而知了,最后衷心祝愿养陆龟的朋友们的龟龟可以健康的成长,以后我会定期的更新关于我在饲养龟龟上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