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孟梅
6月19日上午9:20分,家住成都市武成大街的黄女士收到了今年“”的第一单——购自京东的平阳蜜桃和某品牌的运动鞋和瑜伽裤,总价元。从下单到收货,仅仅过去了不到10个小时,这让黄女士非常满意。跟她一起收到货品的还有与她一街之隔的赵先生,他在“”购买的物品是钓鱼竿和各种鱼饲料以及钓鱼用的椅子和伞……
也就是在6月19日晚24点,京东宣布,今年,实现了累计下单金额超亿元,26个店铺的下单金额突破10亿元,新品销售件数占比同比增长超20%,30多个趋势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消费者购买了超过万件“青绿计划”绿色低碳商品;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携手超15万线下实体门店,京东小时购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4倍,京东联合15个地方政府累计发放总规模超7亿元的消费券。京东与合作伙伴共同撑起千行百业重振经济、恢复增长的信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您好,我取一下京东小时购订单。”6月17日,卜蜂莲花超市里,拣货员手脚麻利地完成分拣打包,把订单交给配送小哥,准备送到消费者家中。门店里一派忙碌景象。这是京东期间寻常又忙碌的一天。基于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商品小时达最快分钟达”的即时零售服务模式,以卜蜂莲花为代表的线下实体门店迎来消费热潮,线上订单和到店客流双向增长,获得全渠道新增量。
北京达达快送骑士王建伟说:“每天都要送很多订单,这天也越来越热了。我不怕热也不怕累,就希望能多送一些订单,努力服务好我们的用户。”卜蜂莲花北京朝阳路店拣货员王小丽也表示,期间比平常订单更多了,自己每天在门店货架里奔波拣货,步数天天都能到2万步。更快、更便捷,全品类小时达,是今年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带给消费者的升级体验。通过线上线下打通共振,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超过15万家全品类实体门店在今年京东同城好物节迎来消费热潮。即时零售已全面开花,已成为众多实体零售商和品牌获得全渠道增长的重要阵地。
数据显示,京东开门红至今,京东超市全渠道业务超2.7万个合作品牌、超3万家合作门店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蒙牛、伊利、金龙鱼等品牌全渠道业务成交额同比增长5.6倍,沃尔玛、华润、永辉等商家全渠道业务成交额同比增长6.6倍。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认为,从国家的大局方针视角,需要有一个这样能够广泛获得认知的促销活动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提振消费,也能够向国际市场展现我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发挥强大国内市场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在我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疫情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有必要通过来提振消费信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市场基础。
在促消费方面,京东通过持续的革新,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低价、及时、安全、可靠的购物服务,利用电商远程消费、无接触服务的特点,快速满足居民多样消费需求。尤其是象京东这样的新型实体企业,要发挥其供应链,以及安全可控的物流快递优势,为疫情中的消费者提供更好更多的购物服务,从而使其积压的消费需求能够得以释放。
应该说,京东已经不仅仅是一次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更是整个社会对于供应链价值的一次刷新和重新认识。由于疫情多地散发,线下消费方式受到一定限制,网络购物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购物节提供了便捷的线上消费场景和高效的购物体验,有利于推进零售数字化的转型,带动更多线上平台和线下商业、服务业企业参与其中,带动更多的“人气”和“商气”,进而促使线上线下共促消费,推动消费量的增长和质的升级。
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层面上看,京东作为一家新型实体企业,供应链能力一直在服务于产业,充分发挥新型实体企业增长效能,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责任的供应链护航实体经济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表示,“年疫情突发等因素的影响,让供应链的重要性被社会、行业和消费者更广泛、更深入地认知,让基础设施布局和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价值充分展现,中国的供应链建设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际上,京东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在扎扎实实地打造供应链。京东在抗疫中的表现,其背后就是有责任的供应链的力量。
在今年四月份疫情较严重期间,拥有自建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的京东,在上海地区的物流虽然也受到影响,但是始终在坚持运营,且能力恢复远早于其他企业。5月底,京东物流在上海的单日散单揽收量和妥投量均已超过疫情前的峰值水平。京东在上海的抗疫保供举措也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应该说,疫情让消费者对供应链的价值和作用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众所周知,在抗疫保供工作中,京东发挥了极强的资源调度能力,体现了有责任的供应链企业的优势和责任担当,充分调度覆盖在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同时也发挥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灵活高效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在应急保供中依托数字化平台和服务网络,精准匹配和即时快速响应,有效畅通了供应链上下游供给,赢得了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认可与信赖。
从四、五月份的消费、经济发展遇阻,到京东期间所呈现出的消费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映射出了畅通供应链的巨大价值。可以看到,供应链的价值已经从自然存在转变为被社会大众有意识的认知。
前者代表的是硬供应链能力,后者代表的是软供应链能力,也就是京东此前在启动发布会上提出的有责任供应链的“两横”。正是由于京东在硬供应链和软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包括京东物流遍布全国的仓配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以及京东在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方面充分协同和融合的能力等,京东才可以在重大节点的应用场景中,不管是面对抗疫保供、抗震救灾等突发状况,或是支持重大赛事,起到“平时服务,灾时应急”的作用。
辛利军认为,“这个京东,供应链价值的真实存在和社会认知第一次对齐了,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思考和推动下,供应链产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供应链价值元年开启期待更多的“京东”服务市场
在这个注定是不同以往的京东,随着消费市场和产业的持续回暖,更多人对于京东“有责任的供应链”的作用与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京东已经不仅仅是一次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更是整个社会对于供应链价值的一次刷新和重新认识。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层面上看,京东作为一家新型实体企业,供应链能力一直在服务于产业,充分发挥新型实体企业增长效能,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应链更稳定、更可信赖,就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就能更好地支持产业,就能在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调研数据,在经历过疫情这样特殊节点的考验后,京东不仅成为了更多消费者的信赖首选,大量企业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的标准,也都有所改变,对稳定、可靠的供应链更加重视,京东也成为了更多企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首选。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在统筹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强化供应链主体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更为重要,要在绿色发展、环保减碳、救危扶弱、防疫抗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责任。京东集团提出做“有责任的供应链”,就从强调发挥商业价值、产业价值,进一步延伸到更好地发挥社会价值,要在关键时刻努力成为消费者信赖的企业,成为品牌、商家稳定发展的合作伙伴,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最大价值。
从产业层面和社会层面来看,今年的京东意义更加重大。在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看来,京东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全面开启的“供应链价值元年”。依托于扎实的供应链能力,以“有责任的供应链”为价值导向,让我们在这个京东,用更贴心的服务、更简单的玩法、更便捷的消费体验以及更绿色的商品,全力守护最美人间烟火气,共同迎接“供应链价值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