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国务院印发文件,要求各地稳定菜价,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和能源因素的影响,国内民生相关商品价格一路上涨。最近,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发布涨价公告。
而且究其原因,消费品集体涨价,是由上游的成本压力传导到下游,包括原材料、PET等包材的价格上涨,以及运费等,预计这一轮的涨价将持续到明年春天。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消费品出厂日期大部分都是几个月前的,因此工厂出厂价上涨还没有传导到下游消费者。就消费者的影响而言,消费者对上涨幅度小或价值低的消费品的价格不敏感,受影响较小;高货值或替代品的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需求。
十一月八日,祖名股份公告,上调部分植物蛋白饮料(以自立袋为主)的出厂价,上调出厂价15%~20%不等。对于生鲜豆制品暂不上调出厂价,适当调整部分经销客户的优惠*策,具体以客户报价单调整为准。
十一月四日,酱油生产企业加加食品的公告,决定调整加酱油、蚝油、料酒、鸡精和醋系列产品的出厂价格,调高幅度为3%~7%。11月16日正式执行。
事实上,在加加食品涨价前,海天味已经率先涨价。十月十三日,海天味业公告,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进行调整,主要产品调整幅度为3%~7%,新价格10月25日开始实施。
酱汁企业集体涨价,盐上市公司也跟着涨价。十一月三日,雪天盐业表示,雪天小包食盐出厂价近期已陆续上扬,幅度在10%以内,工业盐涨价幅度30%~50%。其后,云南能投、苏盐井神等纷纷披露涨价消息。
无可厚非,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油米价格也在上涨。十一月三日,粮油巨头金龙鱼公布最新调查数据,公司于年底和年3~4月调整了不同油种价格,根据各品种的原料、价格、市场竞争力、消费力等方面的因素,不同油种的价格会有差异,整体价格会有波动。
另外,速冻产品、醋、瓜子等消费品价格也在上涨。
十一月三日,天味食品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10月中旬公司已对两种产品进行提价,其它产品正在全面梳理。恒顺醋业、安井食品、海欣食品等也宣布涨价。
上游成本压力传导到下游,各上市公司在调价公告中,无一例外给出了“原材料上涨”、“运输等成本上涨”等原因。
今年年初以来,大豆、大麦、豆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上半年大豆价格月均涨价约3成,豆油涨幅约4成,生鲜乳价格涨幅接近2成,下半年PET、铝锭等包材成本上涨幅度较大,价格涨幅较大。
对一般消费者来说,最担心的莫过于价格上涨是否会蔓延和中长期持续。
据业内人士分析,供给端主要来自上游驱动,且上游已经开始回落,明年可能会明显好转。需求端本来就不强,明年经济也有下行压力,而在疫情反复冲击下,消费需求又是各种需求里面比较弱的。
当前,提价效应约在1年左右体现,主要表现为公司净利润率的提高,提价存在1年滞后期的原因在于:食品饮料作为快消品,其提价的原因是:食品饮料作为一种快消品,其价格上涨需要一段时间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一段时间内的价格上涨;